
大概斷斷續續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把38萬字的小說《匆匆那年》看完了。其間,夾雜的有方茴對陳尋執著專一的愛情;夾雜的也有方茴對陳尋不舍與難忘的悲痛傷感之情;也有方茴與林嘉茉支離破碎的友情…總之,這一切的酸、甜、苦、辣,就相互混雜在青春這段美好而珍貴的時光中,顯然也有青春的豪放與瀟灑,也有青春的悲傷與痛苦,也有匆匆那年揮之不去的身影。
可能經歷了一場戀愛的我,同時也經歷了一場失戀的撕心裂肺。我對這部小說的感觸會更加的深刻了。我們的愛情沒有像陳尋、方茴那樣的持久深刻,也沒有像他們那樣的痛徹心扉。有時,會被他們之間浪漫的愛情所吸引,甚至渴望著我自己也能收獲一份和陳尋方茴一樣的戀愛;有時,會被他們之間糾結的矛盾所困擾,甚至還會回憶起我們之間發生的那一幕幕不愉快的畫面;有時,會被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所折服,甚至幻想著我們之間還會不會有挽回的余地。這一切錯綜復雜的情感,頓時就像潮水一樣,毫不留情地侵襲而來,直至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不想再拾起那段鑄刻在我心底的情感為止了。
《匆匆那年》毫無疑問的是,陳尋和方茴的愛情最終還是已以分手而結束,而我也伴隨著一次次的忍讓包容,在無奈地情況下提口說分手告別了那短暫的110天戀情了。雖然,我沒有方茴那樣的撕心裂肺的痛苦過、沉迷過、頹廢過…但我的心痛也不遜色于方茴,我也曾故作鎮定大方地放他走,殊不知,我和方茴同樣的脆弱,在愛情面前總是那么不堪一擊,折磨得自己遍體鱗傷的。我痛過,哭過,掙扎過,唯一沒有做到的就是讓自己在青春的歲月里迷惘過。我竭盡全力的想要忘記他,刪除一切訊息和聯系方式,可是,我越是強迫著自己,自己就越難能稱心如意的做到。我在分手那段暗淡的時期里,也曾像方茴一樣期待著我們的愛情可能重頭開始,也憧憬著我們會和以前一樣的和好如初。可是,一切的幻想都是徒勞的,現實的冷漠和殘酷讓我漸漸意識到了,我們是兩個越走越遠的人了,再沒有辦法相交成集合了,只能是兩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曾經的我,瘋狂的用時間和忙碌來麻醉自己,為的是清除我和他的回憶;曾經的我,痛苦的用兩個多月的時間來醫治我破碎的心,為的是愈合我那顆受傷的心;曾經的我,也有些許的不舍與矛盾,徘徊在抱怨與釋懷中間不知所措。沉浸在憤慨當中的我,也嘗試著用包容的心態來對待他,但是真正要我來做卻是那么的艱難。
《匆匆那年》,屬于陳尋和方茴的那年再也回不去了,屬于我和他的那月也回不去了。我在不斷的嘗試努力中,終于坦然釋懷了。就像當初陳尋和方茴那樣深厚持久的愛情也會禁不起時間的轉變一樣,我們也在慢慢的改變著。在我看來最關鍵的是隨著青春有節奏有韻律的步伐,是長大了的我們正在悄悄改變,時間在逐漸增多,而屬于我們的友情和愛情卻在減少,漸漸淡忘的是友情和愛情啊。
其實,對于愛情不用太多的諾言,任何的“永遠”、“一輩子”經過時間的驗證都是虛偽的。因為我們都在長大,告別了匆匆那年的單純和無知,告別了匆匆那年的傷感與痛楚,我們都在愛情漩渦里領略到了它的變幻莫測,收獲了更多的經驗。
本來不想涉及到自己那段匆匆的戀情,但還是沒有忍住,看完《匆匆那年》內心就波瀾起伏,終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便提筆回顧了那段已經逝去的戀情了。
我們的結局也就這樣的告終了。但我的青春卻不會因此沉迷而褪色,我沒有像《匆匆那年》里的方茴那樣安靜沉悶,也沒有像《失戀33天》里的黃小仙那樣重新收獲了一次愛情。而我,還是像以前一樣,樂觀自信,甚至可以說更加的活潑開朗了,迎接著屬于我繽紛絢麗的青春。by季航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