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男孩家境貧窮,天生跛了一只腳。他非常不快樂,怨恨家庭的貧寒,更痛恨自己的殘缺。
父親要帶他上教堂,他拒絕了:“我才不要去教堂!上帝讓我過得那么苦,他一定早就遺棄我了!”
父親什么也沒有說。但是,隔天他結束工作回家時,卻帶了好幾本書。那是從圖書館借來的偉人傳記。
小男孩起先覺得那沒什么好看,后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翻書,沒想到一讀上癮。
他先是很激動地拿了一本《米勒傳》,跑到爸爸跟前:“爸爸,你知道嗎?那個世界有名的畫家米勒,竟然是農夫的兒子耶!”
又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又抱著《安徒生傳》跑來:“爸爸,那個寫故事的安徒生,他的爸爸是個窮鞋匠耶!”
讀到《貝多芬傳》和《海倫·凱勒傳》時,小男孩更驚訝了:“爸爸,貝多芬耳朵聽不到、海倫·凱勒眼睛看不見耶!”
爸爸露出慈祥的微笑,摸摸孩子的頭:“孩子,你看哪,上帝沒有遺棄你。那些人,在成為偉人之前,他們也只是個普通的窮人,也只是個普通的身障者啊!”
有一次,一家與我合作的出版社,新來了一位編輯助理,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為這位編輯助理做事能干又細心,我要出差,他早早替我訂好車票、旅館,同時把一切繁瑣的聯系工作,處理得妥妥當當;我采訪需要的數據,他提前一個星期就寄來給我,還附上我可以參考的網址…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居然連我喝什么咖啡這等小事都記得一清二楚,實在讓我感謝又感動。
我一直以為,這么杰出的人才,一定經歷過多年的職場歷練。直到有一次閑聊,才赫然發現他其實才從學校畢業,這是他第一份工作!無論是他優異的工作表現,或是他合宜的應對進退,還是穩重的言行舉止…現在都看不出來,他竟然這么年輕!
我好奇地問他,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這么出色?他先是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了一想,告訴我:“也許是家庭的關系,促使我早熟吧。”
他說,父親是個愛賭博的酒鬼,他16歲以前,根本沒見過爸爸,而由母親一手拉扯長大。16歲那年,父親突然回家了。他以為爸爸已經痛改前非,終于可以一家團圓;可是,父親不但沒有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不斷地跟母子倆伸手要錢,甚至會對他和母親家暴。
爸爸的出現,讓“家”不再是可以遮風避雨的安樂窩,而成為可怕的煉獄。他和媽媽趁父親外出賭博時,倉皇地收拾行李,逃離自己的家,另外租屋居住。為了躲避爸爸,母親辭掉工作,他也只能轉學。所以,他從高中時代起,就拼命地打工…
回憶悲慘的過往,讓這個大男孩一度眼中泛淚。可是,后來他話鋒一轉:“以前我恨我的父親,但現在我感謝他。因為,正是因為這么糟糕的父親,才會有今天這樣的我。”
說得真是太好了。我想他充分地體會了那一句話:“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因為曾經貧寒,我們才能體會打拼的重要;因為曾經跌倒,我們才會學會再站起來的方式;因為曾經心碎,我們才會知道幸福是什么…正是那些曾經的傷害與眼淚,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最后送給大家幾句話,老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有時會以極為殘酷的形象出現,是讓我們痛,讓我們顫抖,讓我們心碎,但是,種種的考驗,卻能促使我們變成一個更優秀,更成熟的人,直到時過境遷,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我們以為的詛咒,其實,都是祝福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可以觸動你的心弦......
文/那些我們以為的詛咒,其實都是祝福 作者/黃桐 來源:《總有一次哭泣,讓人瞬間長大》